(歡迎點擊視頻,觀看本期《每日一習話》)
習近平: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這段話出自2019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發表的講話。
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年人這“三留守”群體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和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問題,也是現階段我國城鄉發展不均衡、公共服務不均等、社會保障不完善等問題的深刻反映。近些年,隨著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流動加快,農村留守兒童、婦女和老人數量龐大,他們在接受義務教育、發展生產、致富創業、自我保護等方面能力還比較弱,農村留守群體的社會保障需求越來越高。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各地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在加強農村留守群體社會保障、社會救助、情感關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十年來,我國基本民生保障的覆蓋面不斷擴大,民政部將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政府保障范圍,建立了農村留守老年人、婦女、兒童關愛服務制度,構建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體系,留守兒童救助保護機制有效運行。截至目前,全國共配備5.5萬名兒童督導員、66.7萬名兒童主任,他們常態化為當地兒童提供關愛服務;在完善老年人福利方面,老年人高齡津貼、經濟困難老年人服務補貼、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制度等實現了省級全覆蓋。同時,強化困難老年人兜底保障,已有1420萬老年人納入城鄉低保,371.7萬老年人納入特困供養,實現了應保盡保、應養盡養。
今天,我們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新征程中,我們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到實處,不斷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農村留守群體的社會保障體系。一方面,要加大投入,確保農村留守群體的基本生活得到照料,公共服務得到保障;另一方面,要強化基層治理,發揮好每個基層黨支部、村委會、衛生室和家庭的作用,通過建立健全鄉村文化中心、健康中心、幸福食堂等,增強農村留守群體的獲得感、安全感、歸屬感。此外,還要引入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本,為農村留守人員提供親情陪伴、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服務;通過舉辦各種培訓班、文化下鄉、社會公益活動等,拓寬農村留守群體的人際交往渠道,讓每一位留守兒童、婦女和老人都真正能感受到“大家庭式”的關愛。
本期特約專家:馮丹萌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